本文轉載自《基督教歷代名著集成─基督教早期文獻集》)
主藉十二使徒向外邦人的訓話
本文轉載自《基督教歷代名著集成─基督教早期文獻集》)
主藉十二使徒向外邦人的訓話
在承認相信主的陣營中有一件惡事,是如此厚顏無恥,在過去的幾年裏就連最近視的人都幾乎不會注意不到。它以超常的速度發展,變得更加邪惡。它就像面酵一樣發動,直到全團都發起來。魔鬼向教會暗示,說她使命的一部分是為了把人爭取過來,要給人提供娛樂。魔鬼做的事情很少有比這更聰明的。教會不再像清教徒過去那樣直言不諱,而是漸漸調低了她見證的聲音,對現今的輕浮無聊的行為眨眨眼睛,並找理由接受。過去它在它可容忍的界限內容忍這些事情,而現在它在以爭取普羅大眾為理由的表像下,全然地接納了這些事情。
本文並非理論探索,而是對一個現象的闡釋,進而提出牧會上需要關注的路向。所以目標不是學術討論,乃是實際應用。但其出發點是神學性的,哲學性的。
多年以來,上一輩的牧長常教導說,工具是中性的,緊要的是正確的、向神的動機;所以傳福音的時候得用上各式各樣的方法,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當然英諺亦有說:“通住地獄的路是用良善動機鋪成的!”從以上所說,讀者已察覺到筆者對工具中性的警惕。不錯,這正是筆者的看法。只是今日的教會仍相信“工具中性論”,就如《馬鞍峰現象的評估》【1】一文中指出,哪管是怎樣的方法,教會對能夠“增長”的方法仍然趨之若鶩,這固是人之常情;但人之常情是否神之常情呢?則頗有商榷餘地了。本文希望從兩個熱門的話題,稍作神學分析,然後嘗試應用在教會的事工裏。兩者都是傳福音佈道的工具,且看這兩個工具究竟有多中性。
四川地震之後, 死了很多人,
有些小朋友沒有了父母,
有些父母沒有了小朋友.
全國及全世界都為他們哀痛,捐款,盡表人間有情.
但亦引發很多人去思想,原來人是那麼有限~~
無論你平常有多少錢, 多少地位, 多少權力,
當生命結束那一刻, 你擁有什麼也沒有用.
(僅供參考 )
“智慧把我們帶回童年。”――帕斯卡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馬丁•路德
“只有造就人的良心,使其敬畏上帝的人,才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神學家。”――加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