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正統神學的任務 (一) (作者:林慈信)

神學﹐或稱 “教義” (dogma)的傳承 ﹐是每一代教會必須承擔的任務。正統的神學的工作﹐就是整理正統解經的成果﹐述說整本<<聖經>>對於一些問題的整體教導 (what does the whole Bible say about an issue)。2000年來的教會﹐凡是正統的信仰都是基於上帝在<<聖經>>的啟示。正統的信仰﹐只有一個。那麼﹐為什麼每一代的教會需要重新的宣講神學﹐重新地詮釋教義呢﹖是因為每一代的文化與宗教處境不同﹐帶給教會新的衝擊。面對教會裡錯誤的教導﹐教會外的異端 (heresy)﹐持守正統信仰的信徒與教會﹐必須站起來為真理作見證。這就是 “在人面前承認耶穌基督” 的意義。今天21世紀的教會﹐在厲行這任務上﹐也不例外。

教會二千年歷史速寫 (作者:余達心)

每一頁的教會歷史都是救恩歷史的一部分,借著教會的宣講及生命的見證,把神的道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境况活現出來,成爲一種改造生命的動力。從另一個角度看,教會每一頁的歷史都是堅貞不移的信徒用血和汗寫成的。不少信徒爲了忠于神所托付的使命,不辭艱苦地將福音帶到不同的地域與文化,幷且在面對逼迫時,不惜將生命澆奠。他們的血便仿佛種籽一樣,在不同的地區萌芽生出教會來。然而,在過去一千九百多年中,教會也經歷了多次的挫敗,有時面對挑戰時畏縮妥協;有時被外在的勢力滲入,分化教會,使教會淪於敗壞光景;有時因人的軟弱,在高舉教義真理時却忘記了愛心的實踐,因而造成教會分裂,使神的名受到莫大的虧損。正因爲教會經歷過多次的挫敗,我們更可以從另一個角度看,就是教會的歷史是神的信實不斷展現的歷史。無論在什麽時代,當教會處于內憂外患的情况下,神便興起祂的僕人,配合各種環境的因素,潔淨教會,復興教會,使她從頽敗中起來,拓展神的國度。

歸正神學之三大導向︰歷史、福音與文化 (作者:陳佐人)

引 言

歸正神學作為正統基督教信仰之傳承,一方面強調福音使命,以正統之福音信仰領人歸主,建立教會;另一方面重視文化使命,致力在人類文化、藝術與思想界中,見証上帝之真理,而此雙重使命之實踐便是在此時此地之場所,由此而構成了歸正神學之歷史向度,從現實出發,投身歷史處境,強調具體之行動,這些都成為歸正神學思想實踐之方案,亦是歷代偉大歸正神學家之使命。

趙天恩博士於2004年1月中旬安息主懷,無數之華人基督徒在各地自發地發起悼念活動,許多人亦寫了無數追思之文字,來懷念這位當代中國教會領袖之人格與風骨。本文謹以歸正神學之三重向度︰歷史、福音與文化,來透視趙天恩博士一生之志業,藉此突顯他在中國神學史上之獨特位置與貢獻。

將人的心意奪回——基督教護教學簡明手册

序言 約翰M.傅瑞姆

前韋斯敏神學院護教學和系統神學副教授(現歸正神學院系統神學和哲學教授)
理查德•柏瑞特年紀輕輕,就已經成就非凡。還沒有上神學院之前,他就已經有數年的時間擔任牧師之職。目前他正在威斯敏斯德神學院上“榮譽學位項目”(the Honors Program),這一項目是爲那些最聰明的學生保留的。現在他寫了一本訓練年輕人護教的書,在他所牧養的教會中的年輕人中間得到了驗證。這本書
在許多方面都很卓越,使得我們有充分的理由期盼普拉特將來寫出更精美的著述來。

神學無疆界﹐愛心無懼怕 (作者: 陳佐人)

 這是一封神學信函﹐亦是一篇神學導言。信函是因爲這是一封致中國神學研究院院長與衆同工﹐就中神對余杰先生撤回邀請之事作出回應與訴求。神學導言是因爲本文是以立足海外﹐持守正統改革宗信仰﹐衷心關懷香港與普世華人神學教育之神學學者之角度﹐來論述「中神事件」之神學意義。本人是與香港息息相關﹕曾長于此﹐于港牧會與事奉﹐至今亦不斷于此地領會或教學。正如許多主內同工﹐我視香港爲普世華人福音工作之重地及華人神學教育之重鎮﹐深信香港是上帝大能手掌中之東方明珠﹐是掌管與主導歷史之上帝所促成與使用之國際化福地﹐正如其作爲中國窗戶之歷史角色﹐香港之福音使命亦是與中國及海外教會不可分離。因此香港應與海外教會彼此聯結﹐互相支援﹐構成全球化之福音與神學之盟絡﹐共同爲中國福音化之偉大使命獻身﹐完成我們時代的福音與文化之使命﹐等待迎接主基督君王之來臨。

當惡人的罪滿盈之時,烈怒就臨到他們達到極致 (作者:約拿單•愛德華滋)

使徒保羅在《聖經•帖撒羅尼迦前書》2章14節表揚當地基督徒在信心和受苦上效法神在猶太的各教會。從信心上說,他們聽見所傳的道就領受了,不以爲是人的道,乃以爲是神的道。當然,這道實在是神的。從受苦上說,他們不僅受猶太人的苦害,也受本地人的苦害。接著,保羅列舉了猶太人殘酷迫害、頑梗背逆的惡行:“(他們)殺了主耶穌和先知,又把我們趕出去。他們不得神的喜悅,且與衆人爲敵,不許我們傳道給外邦人,使外邦人得救。”(《聖經•帖撒羅尼迦前書》2:15-16)再接著,保羅就說了上引經文:“(他們)常常充滿自己的罪惡,神的忿怒臨在他們身上已經到了極處。”
從這些話,我們可以注意到兩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