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宗神學名言集粹 (王志勇 整理)

(僅供參考 )
“智慧把我們帶回童年。”――帕斯卡

“上帝面前人人平等。”――馬丁•路德

“只有造就人的良心,使其敬畏上帝的人,才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神學家。”――加爾文

“律法是神學與倫理二者相同的標準,涵義實在豐富。律法與恩典,尤其必須闡明,不可將兩者分開,成為舊約與新約不同的重點。事實上律法與恩典是不可或分的,律法以恩典為前提,在法典中可以尋得這樣的邏輯。恩典是律法的性質與內容,宣講者應將舊約與新約合併論述以求真理的全面性與合一性。”――唐佑之

“人在多大程度上回應上帝的統治,順服國度的律法,事情就會在多大程度上自然而然。假如那些現在已經成為上帝的國度的子民,在生活的各個領域中,確確實實地遵行上帝國度的律法,世界就會變得截然不同,甚至很難辨識。可惜,事實並非如此。”――伯克富

“在人的整個生命中,唯獨基督有完全的主權;沒有一寸土地不是屬於他的,人都不能說:這是我的!”――亞伯拉罕•凱伯爾

“我想表明的是,在基督教倫理和非基督教倫理之間的真正不同之處遠遠要比想像得更大……是神律論(theonomy),還是自法論(autonomy),二者必居其一。想逃避上帝,逃到宇宙之中尋求永恆的律法,是徒勞無益的。”――範泰爾

“在這個世界上,上帝對人最大的審判,就是使人心剛硬。”――約翰•歐文

“如果我們忠心遵行上帝的律法,我們就可以確信,上帝必信實地成全他的應許。如果我們不忘記上帝的律法,上帝必不會忘記我們。”――司布真

“把上帝的律法視為上帝基於他的恩典而賜下的禮物,這樣的人已經是蒙恩之人。”――司布真

“聖潔的生活是一個旅程,是持續地不斷前進,是安靜地向前進發,永不中止。以諾與上帝同行。義人總是渴慕更上一層樓,因此他們不斷前進。義人絕不會無所事事,因此他們既不會蒙頭大睡,也不會到處閒逛,而是持續不斷地向他們所渴慕的目標前進。他們既不會匆匆忙忙,也不會擔心憂慮,更不會慌慌張張,他們鎮定自若地前行,堅定地走向天堂;對於如何行事為人,他們從不迷惑,因為他們有完美的準則,這是他們在人生的旅程中高高興興地遵守的。對於他們而言,主的律法絕不是令人厭煩的;上帝的誡命絕不是難以遵行的,在他們看來,律法的限制絕不是專橫的。對於他們而言,上帝的律法絕不是不可能遵行的法條,理論上讓人羡慕稱好,但實際上是荒謬難行的;他們在生活中以上帝的律法為標準,行走在上帝的律法的規模中。他們時常考察上帝的律法,並不是作為糾正他們偏行的工具,而是作為他們每日航行的航海圖,人生旅程的道路指南。”――司布真

“當太陽升起來的時候,黑暗就不會繼續橫行了,任何殘留的黑暗都會被驅散。同樣,現在上帝之道已經顯現,偶像崇拜的黑暗也不會再繼續肆虐了。全世界每個地方都會被他的教導照亮。”――亞他那修

“這聖經是為建立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賜下的。”――威克利夫

“一個人在神學上可能擁有一些神學上的知識,但在屬靈的方面仍然是蒙昧無知。”――司提反•查諾克(Stephen Charnock)

“他們認為只要對宗教有熱情就足夠了,不管這熱情是何等荒誕無稽。但是,他們並沒有認識到,真正的宗教當合乎上帝的旨意,以上帝的旨意為普世性的法則。他們也沒有意識到,上帝是始終不變的,他絕不是根據人的荒唐而改變的幽靈或幻境。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迷信嘲笑上帝,同時卻偽裝是在努力取悅上帝。罪人認為上帝的法度與他自己毫無關係。因此,對於上帝自己所規定和吩咐的使他悅納的法度,迷信或是予以藐視,或是公開地拒絕。所以,他們自己就設立種種虛妄的儀式來敬拜上帝,其實他們雕塑粉飾的不過是自己的胡言亂語而已。”――加爾文

“上帝的恩典絕不改變他公義的律法,而是賜給我們力量去遵行。十字架的精義是永恆的慈愛,而十字架的根基則是永恆的公義”――瑞森格(Ernest C. Reisinger)

“不經過患難或爭戰的信心,是可疑的信心;因為真正的信心就是不斷爭戰、摔跤的信心。”――拉福•俄斯肯(Ralph Erskine)

“如果把上帝的律法視為上帝基於他的恩典所賜下的禮物,這樣的人已經是蒙恩之人。”――司布真

“悔改是來自上帝之靈的恩典,罪人由此有內在的心靈的謙卑和外在的生命的改變。”――湯瑪斯•華森(Thomas Watson)

“唯獨真理才能得著人心,使其榮耀上帝。”――約翰•歐文

“一個人與上帝同在,總是多數。”――約翰•諾克斯(John Knox,c.1514-1572)

“我們所喜歡的並不是數字,而是真理和又真又活的上帝。”――鐘馬田

“有些試探會臨到勤懇的人,而所有的試探都會攻擊怠惰的人。”――查裏斯•司布真

“那些按其本分而禱告的人,也必定會努力按他所祈禱的去生活。”――約翰•歐文

“上帝造我們,使我們比天使微小一點,罪卻使我們與魔鬼一樣。”――湯瑪斯•華森

“傳福音絕不應當局限於使人歸正……重生當然是第一步,但是,如果我們把傳福音局限於歸正,剛剛得贖的罪人往往就會得出這樣的印象:他之所以得救是為著他自己的緣故,而不是為了上帝的緣故。這當然是錯誤的。傳福音當把三一上帝對個人及其整個生活和世界的全部要求講明。人得救不僅是為了享受天堂,而是盡心、盡意、盡力侍奉上帝,並愛人如己。這就是說,要先求上帝的國和上帝的義。我們的得救目的不在於我們自身,而是上帝的國度和我們對他的侍奉。得救使我們回到我們治理的使命。這始於重生,並在成聖和治理的過程中繼續進行。”――路斯德尼

“自由的問題首先是主權和責任的問題。誰是至高無上的,人到底向誰負責?主權的本源也就是自由的本源。假如主權寓於上帝,人只不過是施行出來,那麼,不管是統治者還是被統治者,都當向上帝負責,惟獨他是自由的本源。但是,假如主權是寓於國家,不管是君主制還是民主制,在國家法律之外,人就沒有任何上訴的地方,而國家的法律也就成為倫理的本源。在這種情況下,人就得完全向國家的法律次序負責,他所擁有的權利只能是國家選擇賜予他的。英文中comprehend一詞既有‘包含’的意思,也有‘理解’的意思。人所包含的也就是我們對人的認識之源。假如人是國家的受造物,那麼就要根據國家來理解人。亞里斯多德所說的人,是社會性的動物,絕不會超越他的政治次序。然而,基督徒是上帝按其形象造的,除了上帝永恆的預旨和次序之外,任何東西都是無法包容這樣的人的。如果不是根據上帝自己的條件來理解,也是無法理解這樣的人的。因此,根據人的條件是無法理解人的,只有根據上帝的條件,才能對人有正確的認識。絕對的君主制和民主制,都不過是國家主義而已,只是名稱不同罷了。當偶像崇拜和反基督教運動盛行的時候,這種絕對的君主制或民主制也隨之而復興,不管它們在外表上是如何稱呼自己。”--路斯德尼

“這就是說要先求上帝的國,上帝的義。因此,我們的救贖有超越我們自身的目的:這就是上帝的國,這就是我們對他的侍奉。我們的救贖所恢復的是上帝起初給人的治理的呼召,始於重生,並在成聖與治理中繼續。” ――Lewis Smedes

“有兩種自由觀,一是聖經中所啟示的自由觀,是以人的受造性這一事實為基礎的;一是自主意義上的自由觀,使人成為自身的律法。”――範泰爾

“每個未重生的罪人都有一顆法利賽人的心;同樣,每個未重生的罪人也都有一顆反律主義的心。”――賓克

“在宗教與道德方面,人並不是自主的。人並非是他自己的賜律者,同時他也不能為所欲為。乃是說,上帝是他唯一的賜律者與審判者。”――巴文克

“遵行上帝的律法,就是與上帝同行,也必得蒙上帝的祝福。”――查裏斯•司布真

“上帝的律法就是自由,宗教上的反律主義則是奴役的保證,因為它所高抬的是罪人的法律,使罪人的法律超越上帝的律法,為人蔑視上帝的律法,提供了神聖的理由。”――路斯德尼

“正是藉著把偽宗教與真宗教混合在一起,不加分別,魔鬼才一直極大地攔阻基督的國度的事業的進展。自從基督教會建立以來。魔鬼主要就是使用這個手段來破壞真宗教的復興。”――愛德華茲

“當我們閱讀世俗作者所寫的東西時,仍見到令人欽佩的真理的亮光。這提醒我們,雖然人類理性已經大大偏離、扭曲了原初的純正,但仍然有來自其創造者的奇妙恩賜。”――加爾文

“今天對歷史性改革宗信仰最大的危險就是攻擊其對上帝律法的強調。根據改革宗和清教徒的傳統,上帝的道德律,正如在基督的教導中所概括的那樣,對各個地方的所有人都有約束力,直到基督再來的日子。日益猖獗的反律主義者對這一重要的教義百般攻擊,他們所威脅的恰恰就是合乎聖經的基督教的根基。”――瓦頓(Samuel E. Waldron)

“虔誠的人不再照自己的意志生活,也不行世界的道路,只遵行上帝的旨意。”――勞威廉(William Law, 1686-1761)

“絕對性的道德誡命乃是自由的唯一保障。沒有超越個人喜好的道德真理,人權就會土崩瓦解。”―― 查爾松

“靈命最重要的是信心;信心最重要的表現是禱告。”――加爾文

“依賴人容易使人畏縮、依附,而信賴上帝則使人產生神聖的精神上的安靜,使我們的靈魂得以聖化。”――司布真

“假如你追求幸福,並為幸福而生活,你永遠不會幸福。”――鐘馬田

“若是沒有上帝的律法,人就會變成叢林中的野獸。”――加爾文

“良牧必是學者。”――加爾文

“人若不願受上帝的統治,則必自取其禍,受暴君的奴役。”――潘恩(William Penn)

“上帝頒佈我們不能遵行的誡命,是要叫我們知道應當如何向他祈求。”――奥古斯丁

  “如果沒有正義,政權是什麼?不過是有組織的強盜罷了。”――奥古斯丁

  “如果你問我什麼是上帝對我們的要求,我要告訴你,第一是謙卑,第二是謙卑,第三是謙卑。這不是說此外再無別的教訓,而是因為如果在我們所有的行動之前沒有謙卑,我們的努力將毫無意義。”――奥古斯丁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