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者與未重生者間的根本區分  (作者:凱波爾,  譯者:趙中輝)

節選自——《聖經如此說》

聖經說到幾個對偶(antithesis),例如:基督與敵基督、善良的天使與墮落的天使、信的人與“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弗6:12)、教會與世界、信者與不信者、重生的人與未重生的人之間的對偶。這些對偶都是互相聯關的。事實上可以說,這一些都是一個大對偶的多方面,當我們試圖解說其中任何一個時,我們應當將此真理存之於心。

本章主要是討論重生與未重生的人之間的對偶,根據聖經我們要提出此項對偶的特性。

在聖經的中心而非週邊

聖經就是神的話,凡神所說的一切都是真實的,更清楚見出神所說的一切都是重要。然而,聖經所教導我們的一切事並不是同樣重要。有些事情聖經說的比其他事情更有力。有的事情說的非常具有意義,有些事則平淡無奇。對偶的教訓並非在神話語的週邊(Peripheral),乃是在神話語的中心。

在人類歷史的開端,神就叫蛇與女人以及蛇的後裔與女人的後裔之間彼此為仇,女人的後裔要打碎蛇後裔的頭,蛇的後裔要傷女人後裔的腳跟(創3:15)。這節經文正確地被稱為原始的福音(protevangelism),也就是福音的最初宣佈。很有意義地,這也是最初對偶的宣佈。在末日,神的兒子要將人分開,正如牧人將綿羊從山羊分開一樣,並用他口中的劍把人類分為二等,以至永遠無窮的歲月。有些人要進入永生;有些人要受永遠的刑罰(太5:31—46)。在以上所提的兩大事件之間,即女人的後裔與蛇的後裔之間,存在著無間歇的衝突,這衝突實在是千秋萬世的衝突,這衝突在耶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也就是全人類歷史中心的事件上,達于高潮。

今日否認此對偶的大有人在。許多人以普遍的“上帝為父”與“人皆弟兄”的欺騙性道理來代替此對偶。我們正看見普救主義古代異端強有力的復蘇。有些新派傳道人與神學教授告訴我們,慈愛的神叫人下地獄這簡直是想不通的事;這乃是拒絕聖經為神無謬之言的直接結果。

甚至在比較保守的教會人士中,還有些人忽視這個對偶,說來實為可悲。他們往往用一種隱喻的態度說到這件事。這種態度可能有兩個解釋,不是出於對聖經的無知,就是有輕視聖經的趨向;也許二者都有。對聖經認真的人一定要重視這項對偶的存在,聖經很清楚地教導這個對偶,而且聖經也特別強調它。

是事實而非本分

聖經告訴我們重生與未重生的人之間的對偶是一件事實。實在說來,這項對偶中暗示著一項本分;但是它本身卻不是一項本分,它是一個不可避免的事實。

這事實是神所安排的。當始祖聽從魔鬼試探後,神並沒有吩咐女人和她的後裔要與撒但為敵,乃是使他們彼此為敵。重生是神的工作,在這個工作上,人是完全被動的,由於重生才產生出來這個對偶。聖經沒有一處吩咐,死了的罪人要叫自己活過來。“你們必須重生”(約3:7)是一個敍述詞,而非一個命令詞。使徒的勸勉:“主說,你這睡著的人當醒過來,從死裏復活,基督就要光照你了”(弗5:14),不是對死人說的,乃是對睡著的基督徒說的。他們從前是暗昧的,但如今在主裏面是光明的(8節)。他們被吩咐要從屬靈的沉睡中興起,並且從他們在靈性上死亡的外邦鄰舍中興起。也不是說他們自己從黑暗遷入光明,唯有神才能使他們有這種改變。

重生的人與未重生的人之間的對偶是神所安排的事實,是聖經清楚的教訓。聖經照樣堅持這個事實附帶一個本分,重生的人與未重生的人之間有著根本的區分。情形既然如此,重生的人表顯他們是重生的人,乃是他們神聖的義務。對他們嚴肅的勸勉:“行事為人要象光明之子”(弗5:8),這說明他們是光明而非黑暗的事實。神要求他的兒女要表顯他們是神的兒女,要與一個重生的人名實相符。

是屬靈的而非場所的

重生之人與未重生之人的對偶是屬靈的,這是勿待證明的。一方面是那在靈裏活著的人,一方面是在靈裏死了的人(弗2:1)。

說來實在令人悲哀,在整個歷史當中,神的百姓時常犯大錯,就是把此對偶表面化。他們認為這項對偶是場所的,而非屬靈的。

無疑,古代以色列人所犯最大的罪就是拜偶像,崇拜鄰邦百姓的假神,他們也否認這個對偶的存在。以色列人所犯另外一個大罪就是形式主義(formalism)。神對他們表示不滿,“這百姓親近我,用嘴唇尊敬我,心卻遠離我”(賽28:13)。神藉先知之口而發出痛切的指責:“你們所獻的許多祭物,與我何益呢?公綿羊的燔祭和肥畜的脂油,我已經夠了;公牛的血,羊羔的血,公山羊的血,我都不喜悅。你們來朝見我,誰向你們討這些,使你們踐踏我的院宇呢?你們不要再獻虛浮的供物,香品是我所憎惡的。……”(賽1:11—13)。形式主義將此對偶表面化,將屬靈的事表面化就是否認。

耶穌當日之法利賽人就把這個對偶曲解了,因為他們把它當作是場所的(英文是spatial,意思就是將屬靈的事表面化,以下同),而非屬靈的,古代基督教的隱士與苦修者所做的是這樣,中世紀的修士修女是這樣,改教時代的極端重洗派是這樣,今日美國賓洲的阿梅許族(Amish)也是這樣。這些人都以為逃避世界就是基督徒生活的本質。

實在說來,重生者與未重生者之間的對偶,也暗示有場所的意思。基督徒父母應當訓導他們的子女,不要與惡人交往。在盡本分這方面來說,它有場所的一面,也有屬靈的一面;聖經禁止信者與不信者結婚。基督徒不可以加入這樣的組織,也就是它的章程與慣例有汙於神的律法,同時又不許人為基督作見證的組織。詩篇作者稱“不從惡人計謀,不站罪人道路,不坐褻慢人座位”(詩1:1)的人是有福的。

雖然如此,救主耶穌為他自己的子民祈禱,不是叫他們離開世界,乃是保守他們脫離那惡者(約17:15)。使徒保羅勸勉在哥林多的聖徒不要與世上那些“淫亂的、貪婪的、勒索的、或拜偶像的斷絕一切來往,若這樣,你們除非離開世界方可(林前5:10—11)。(譯者按:基督徒在世生活必然與其他非基督徒發生關係;否則,他除非離開世界。但是在教會的弟兄若犯了淫亂等大罪,則應與之斷絕來往。)

將此對偶表面化的人實在是犯了疏忽的大罪。一個人不與世界接觸,就不能盡他們為世上的鹽、世上的光的本分(太5:13—14),他也犯了疏忽(應做不做)的大罪,對此項對偶屬靈的忽視,其結果難免趨於非屬靈的生活。隱居者成為放蕩者也不是沒有的,將此對偶表面化只能假裝神聖,實際並不神聖。

是絕對的而非相對的

我們現在所討論的對偶又被描素為根本的對偶,重生者與未重生者之間的區分並非是膚淺的或表面化的東西;相反地,這種區分是在人的至深之處、在人心靈的根本性格上——也就是聖經所說的心。罪人在重生時得到一顆新心。未重生的人有一顆石心,重生的人有一顆肉心。(結31:26)

著名的神學家毫不遲疑地說到,這項對偶是絕對的。那是一個強有力的語辭,根據一般人的瞭解,這個語辭是太強硬了。有人時常辯駁說,重生的人與未重生的人之間的對比不是那麼絕對,因為他們在某些事上都有共同之點,例如,他們都有人性的本質,他們有人性共同的本質,這是不能否認的。在地上與萬物中,惟獨人是按照神的形象被造的。人之所以構成人乃是因為這形象。人墮落是墮落了,但這形象卻沒有全失掉。就是在極其邪惡的人身上也有神形象的殘餘部分存在。雖然如此,重生的人與未重生的人之間的對偶的絕對性也不能被除掉。假如重生的人與未重生的人沒有什麼共同點,那麼,二者就沒有什麼可以比較的,如果說沒有可供比較的對偶性,則言中無物,就沒有什麼意義了。甚至基督與敵基督都有些共同點,毫無疑問地,敵基督會在末日顯現,他將是一個人,聖經稱之為“大罪人”與“滅亡之子”(帖後2:3)。基督雖然已經升入高天,但他也有一個人性。那麼,基督與敵基督都有人性,但若說二者之對偶是絕對的,又有誰能否認呢?照樣,世上所有人裏面殘存的神的形象與重生之人被恢復的神的形象之間的區分,不僅是量方面的,而且是絕對質方面的,這是不容忽視的。

總而言之,重生者與未重生者的對比是生與死的對比。實在說來,這種對比並非是肉身之生與肉身之死的對偶,所有的人都必須經歷肉體與靈魂的分離——象升天的以諾與以利亞只不過是很少數的例外,還有那些存留到主降臨時的人也是很少數。對現在來說,這對偶也不是永生與永死之間的對偶。重生的人現在就的確得到了永生,而未重生的人還沒有被永死吞沒,直等到審判的日子。在目前來說,未重生的人還可靠神的恩典而得到重生,但這對偶乃是屬靈之生與屬靈之死間的對偶。未重生的人並不象皮拉糾派的人所說那麼的健全,他也不象半皮拉糾主義所教導的一樣,他只不過感染了疾病;也不象阿民念派讓我們相信罪人是病得快死了,罪人是“已經死了”(弗2:1)。這就是聖經所說全部墮落(total depravity)的教義,而重生的人是“活過來的人”(弗2:1)。成聖是有程度上的分別,沒有一個聖徒在今世是可以完全成聖的,這是不錯的。但重生可沒有程度上的分別,重生是聖靈立時所作的工,藉此使死在罪惡過犯中的罪人活過來。一邊是死的,一邊是活的,二者間沒有中間的餘地,因此我們可以說,這對偶之間的確是絕對的。

是整體而非局部的

“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不要同負一軛,義和不義有什麼相交呢?光明和黑暗有什麼相通呢?基督和彼列有什麼相和呢?信主的和不信主的有什麼相干呢?神的殿和偶像有什麼相同呢?因為我們是永生神的殿,就如神曾說,‘我要在他們中間居住,在他們中間來往;我要作他們的神,他們要作我的子民。’又說,‘你們務要從他們中間出來,與他們分別,不要沾不潔淨的物,我就收納你們。我要作你們的父,你們要作我的兒女。’這是全能的主說的。”(林後6:14—18)

明顯可見,以上所引證的這段經文與對偶有直接的關聯。但這段經文往往被人誤解。他們說,這段經文不贊成人雜混——即信與不信者不可通婚;可是依上下文看來,並沒有這樣的指示,充其極不贊成人雜混只是這段經文的暗示。據說,這段經文乃是實際上叫信者與不信者斷決來往;但這似乎與哥林多前書5:9相衝突。據說,這段經文的意思是禁止信徒與不信者在同一個組織之內做會員。信者之父亞伯拉罕曾與外邦巴勒斯坦的酋長幔利、以實各、和亞乃防守聯盟(創14:13);可是聖經對此聯盟並未表示絲毫的譴責。哥林多後書6:14—18有極特殊的意義,在哥林多教會中,有些人還沒有完全脫離外邦的宗教,保羅用毫不妥協的話語吩咐這些人要完全脫離異邦的崇拜。

基督教是獨一的真宗教,一切其他的宗教不拘它們包含真理的成分有多少,它們都是虛偽的宗教。基督教的本質就是它的排他性,聖經中的神是獨一的神(詩86:10),其他所有的神都是偶像。聖經中的基督是唯一的救主,若不藉著他,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約14:6),他的名是獨一的名,是天下人間可以靠著得救的(徒4:12)。因此,基督徒絕對不可以參與其他宗教的崇拜,不拘是異邦宗教、回教、猶太教、或新神學派,以及“現代主義”(Modernism)。

為了各種不同的社交接觸,為了更多的合作,重生的人與未重生的人有許多的接觸。

這是否是說在重生與未重生人的生活領域中就沒有什麼區分了嗎?這問題問的不但適切,而且重要。這問題的答案是:絕對不是!根據聖經,這個對偶是整體的。

兩個人——一個重生、一個未重生——一同坐在車上,他們吃同樣的食物,喝同樣的飲料,他們所作的是不是同樣的事呢?決不是!在原則上,前者的吃喝和他一切所作的都是為神的榮耀(林前10:31);後者所作的根本不是這回事。

同樣這兩個人去到一個教堂,他們坐在同一條板凳上,他們唱同一聖詩,他們都往同一個獻金袋中奉獻,聽牧師講同一的講道,他們所作的是不是同一樣的事呢?絕不是的!重生的人不拘他的崇拜是如何不完全,他乃是在敬拜神,而未重生的人只不過在走走那個敬拜的形式而已。

同樣這兩個人,一樣是政黨的黨員,在選舉日都為同一候選人投下他們的選票,這裏就沒有對偶可言了嗎?絕不是!一個是為敬畏神而選舉,另外一個卻與此相反。

同樣這兩個人都作同樣的善事,這裏也沒有對偶的性質存在嗎?不是的!未重生的人可以作神的話所稱之為“善”的事,他可能表顯出對鄰舍的“愛”。耶穌豈不是教導,就是罪人也愛那愛他們和善待那善待他們的人嗎?(路6:32—33)他所作的只不過算對世民的良善,他不能行屬靈的善,正如海德堡要理問答所說的,此乃“發自真實的信心、根據神的律法,並為他的榮耀,所完成的善行”(第91問)。他這樣作不是出於愛神的心理,因為他愛鄰舍的心不是由愛神的心所發出的,所以不能滿足神律法的要求;另方面,重生的人愛鄰舍是由於他對神有信心,並且愛神。結果他能成就屬靈的善事。在質的方面來說,他所行的善與未重生的人所行的是不同的。

同樣這兩個人也犯罪,因為世上沒有不犯罪的人(王上8:46),並且神最好的兒女在許多事上都有過失(雅3:2)。有人說,在這一點上就沒有對偶性可言了,但是在這裏對偶性問題的本質也有它有力的說法。不拘重生的人所犯的是什麼罪,這個罪總是違反他的本意,唯有他能與保羅一同說:“我所願意的善,我反不作;我所不願意的惡,我倒去作。若我去作所不願意作的,就不是我作的,乃是住在我裏頭的罪作的”(羅7:19—20)。甚至重生之人所犯的罪也根本與未重生之人所犯的罪不同。

怎麼說這對偶是整體性的呢?誠如以上所說,它是根本的,是屬於內心的問題,未重生之人所作的一切都是受石心所控制,重生之人所作的都受肉心所控制。“一生的果效”(箴4:23)都是由心發出的。一個人之所以為人乃是在乎他的心。人怎麼樣,他所想的、所願意的就怎麼樣。他這個人怎麼樣,就影響他為人的一切行動。“若有人在基督裏,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林後5:17)。邁爾(Meyer)評論這節聖經說,“舊事是指著基督徒信主以前的生活,那個人屬靈的結構已過;看哪!一切——這人個人生活的整體都變成新的了。”

是自動而非被動的

一項對偶可能是被動的。黑與白之和平共存是完全可能的,但這並非是我們所討論的對偶。那就象光與暗的對偶彼此是不相容,黑暗可以驅除光明,光明也可使黑暗消失。聖經告訴我們,重生之人與未重生之人是彼此為敵的(創3:15)。簡言之,這對偶是自動的。

在聖經中有力的教訓常說到未重生之人抵抗重生之人是自動的。在整個歷史當中,蛇與其後裔總是傷女人後裔的腳跟,該隱殺了亞伯,埃及人虐待神盟約的百姓,異邦列國勢在毀滅以色列,當世界——屬世的教會也包括在內——把基督釘在十字架上的時候,這種自動性已達於最高點。世界之憤恨在那時還沒有完全傾泄,猶有餘恨,基督的門徒歷經世代都遭受了世界的憤恨。耶穌說,“你們若屬世界,世界必愛屬自己的;只因你們不屬世界,乃是我從世界中揀選了你們,所以世界就恨你們。你們要紀念我從前對你們所說的話,僕人不能大於主人。他們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們,若遵守了我的話,也要遵守你們的話。”(約15:19—20)

重生的人對未重生之人的態度,與未重生之人對重生之人的態度十分不同。未重生之人恨重生之人,重生之人愛未重生之人。這區分就是對偶的顯著彰顯。因為神愛他的仇敵,所以神的兒女也愛他們的仇敵,雖然有時不能完全地愛他們,但總是愛(太5:43—48)。他們為逼迫他們的人禱告,正如耶穌為釘他在十字架上的人禱告(路23:34)。司提反為那些用石頭打死他的人禱告(徒7:60)。他們還將神恩惠的福音傳給他們,力勸他們相信救主。他們代替基督求他們與神和好。(林後5:20)

這還不是事情的全貌,重生的人也反對未重生的人。他們定未重生的人一切惡行的罪,他們棄絕他們傲慢的行為,他們想辦法不叫他們罪惡的計謀得逞;這在表面上看來,似乎是矛盾的。他們不拘怎樣,當未重生的人公然反抗至高者並向神洩憤時,重生的人由於受到神愛的激勵,就不能不說:“耶和華啊,恨惡禰的,我豈不恨惡他們嗎?攻擊禰的,我豈不憎嫌他們嗎?我切切的恨惡他們,以他們為仇敵”(詩139:21—22)。這種論調不僅在幾篇所謂咒詛的詩篇中可以聽到,就是在詩篇各處、在神之子所發禍哉的咒語中、在使徒保羅的咒詛中(要人不愛主,那人可咒可詛)、以及在“在祭壇底下,有為神的道並為作見證被殺之人的靈魂”,他們哭喊著“聖潔真實的主啊,你不審判住在地上的人給我們伸流血的冤要到幾時呢?”的話中,也都清晰可聞。

結果是勝利而非逃避

以前說過,這個對偶是屬靈的,而不是場所的。為了這個緣故而逃避世界、備受苛責,是不行的。另外一個原因,由此對偶所產生的結果,即勝過世界,在勝利中是不可能有逃避的。

從希臘的神話中可引兩個故事來說明逃避世界與征服世界的不同:

在一個不知名的島上,住著一些女妖,她們是一些半女半鳥的人,她們的歌聲備具魅力,所以當她們朱唇方啟,凡海上可以聽見的範圍內任何航行的船員都會無可抗拒地被吸引到該島上。然而,一旦他們雙足落地,這些海上女妖就會把他們撕個粉碎,然後吞吃了。

有一個叫奧德賽(Odysseus)的人駕著他的船快要駛進那塊危險區了,他知道他和水手即將面臨什麼危險,所以他就用臘封住了水手的耳朵,又讓他們把他綁在船桅上;並下命任憑他怎麼地呐喊,也不要把他解下來。那些措施就好比逃避世界。

另外,有一個叫歐佛斯(Orpheus)和他的淘金船也駛進了女妖島,他也知道即將面臨危險,但是他卻採用一個完全不同的措施,以確保他的弟兄和他自己的完全。他若無其事地撥彈著七弦琴,樂聲幽雅迷人,以致於沒有人會分心去注意到女妖的歌聲。這就好比征服世界。

神的兒女不要以為對從世界來的試探掩耳不聞就算盡到了責任,他們所必須做的就是藉著高唱錫安之歌來消滅試探者的聲音。換句話說,他們必須藉著行善從他們的生活中除去邪惡,此外,他們必須向地極的人傳揚神恩惠的福音,以致使世界各民族的罪人歸向基督而加入他的教會。這是征服世界最重要的一部分,此外,還有我們所應當作的事。

使徒約翰說:“使我們勝了世界的,就是我們的信心”(約壹5:4)。希伯來書第十一章提出了以信心征服世界的長名單:“他們因著信,制服了敵國,行了公義,得了應許,堵了獅子的口,滅了烈火的猛勢,脫了刀劍的鋒刃,軟弱變為剛強,爭戰顯出勇敢,打退外邦的全軍”(來11:33—34)。雖然難以令人置信,但他們“忍受嚴刑,不肯苟且得釋放,……忍受戲弄、鞭打、捆鎖、監禁各等的磨煉,被石頭打死,被鋸鋸死,受試探,被刀殺。披著綿羊山羊的皮各處奔跑,受窮乏、患難、苦害、在曠野、山嶺、山洞、地穴,飄流無定,本是世界不配有的人”(35—38)。在這一切事上,他們靠著愛他們的主已經得勝有餘了。(羅8:37)

聖經的奇異教訓就是信徒是萬物的擁有者。保羅寫給富有的哥林多信徒說:“或保羅、或亞波羅、或磯法、或世界、或生、或死、或現今的事,或將來的事,全是你們的”(林前3:22)。在這個“全”字當中包括神普通恩典的產物,例如,希臘的藝術、羅馬的法律、古代世界的學問、英國文學、及現代科學。其實,信徒受的警告不可以完全用世物,因為這世界的樣子已經過去了(林前7:31)。雖然如此,在某種意義來說,這些東西都屬於重生之人,而不屬於未重生之人。這是他們天父的世界,因此也可以說是他們的世界。他們可以為神的榮耀,為基督的緣故去使用無線電、收音機、電視機、航空術、原子能,以及其他數不勝數的東西。這也是征服世界的一方面。

神將基督賜給教會作教會的頭,其實也使他作萬有之首(弗1:22)。教會必須傳揚基督在萬有之上為王的職份,各處的人也必須在生活各領域中承認基督為王。重生的人必須宣佈一個基督徒的人生觀與世界觀。他們必須堅持基督教教義、基督教科學、基督教藝術、基督教文化、基督教的勞資關係、基督教的政治、基督教的國際主義、基督教會與基督教社會。不拘今天與明天,人們聽與不聽,有一天萬物都要服在基督的腳下(林前15:27)。“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下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神”(腓2:10—11)。“天上有大聲音說,世上的國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國,他要作王直到永永遠遠。”(啟11:15)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