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佛教一個簡短的預設分析 (文:Paul Manata/譯:亞倫周)

“依賴自己,不要依靠任何人.將我的教訓成為你的光.依賴它們,不要依靠任何其他教訓.”
(佛祖〔1〕)

當在作出對佛教的批判時,首先要留意的是佛教並不是獨一的.佛教有很多不同的派別(小乘佛教,大乘佛教,藏傳佛教,禪宗等)單在日本已經有超過200種宗派〔2〕,而最流行(數字上)的是大乘佛教.本文主要會以它們的教導作批判.我會集中以一本介紹佛教的書作批判 (written by Mike Butler from the Buddhist Studies: Buddha Dharma Education Association & BuddhaNet 〔3〕). 這批判會針對佛教對“無常”的觀念.Butler寫關於無常時說:“ 問題在於這外面的世界是恆常地改變著,所有東西都是無常的,所以不可能對任何東西產生不變的關係.如果我們緊密及誠實地檢驗無常這概念,我們可以看見它是普及性的,所有東西都被無常所標誌著.我們可以設立一個永恆悟性上的原則,或者一個更高的自我,但如果我們密切地檢驗我們自己的內在精神,我們會看見它們只是由暫時性的思想過程及事件所組成而已.”〔4〕

所以根據佛教,人會有問題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他嘗試在這不斷改變無常的世界中發明一些不變的觀念.我們可以總結說佛教教導說,唯一不變的東西就是沒有任何東西是不變的.這觀念是佛教的致命點.

首先,佛教不是中立的.雖然有人想將耶穌的教導與佛教結合,就像 Thich Nhat Hahn 所寫的 Living Buddha, Living Christ . Hahn 宣稱“我不認為基督徒與佛教徒有什麼大分別,當你是一個真實開心的基督徒,你就是一個真實開心的佛教徒.”〔5〕 但根據佛教無常的觀念,基督教及佛教永不會相容.事實上,根據這觀念,佛教是否定基督徒的教訓.聖經教導我們神的話必永遠立定(賽40:8),神的律法的一點一畫也不能廢去、都要成全(太5:18)而耶穌是首先的及末後的(啟2:8).所以無常的觀念是與基督教相違背的,因此佛教不是中立的.

對於我們如何有能力對佛教的真實作出驗證時,Butler 寫道:“所有佛祖所教導的是根據他自己對萬物的觀察.所有他的教導都可以靠我們的觀察去驗證.”〔6〕這句子預設了某些的不變性,但如果無常的教義是真實的話,這是不尋常的.首先,它預設了我們的觀察是可以讓我們了解關於這世界的真知識.它預設了幾千年前佛祖的認知世界如今仍舊一樣.佛祖觀察的“外在的世界”和我們今日的是一樣的.否則我們就不能用自己的觀察去驗證他所觀察的.或許 Butler 所指的“觀察”不是純經驗的,而是內在精神上的觀察.即是,佛祖及現代人用我們的心思去“觀察”,去默想這些事情.但無常仍然破壞這想法.記得 Butler 曾說“思想過程”是暫時性的嗎?

佛教告訴我們有四聖諦,而這些真理告訴我們關於我們的問題(尋求不變)而且如何得到解脫(透過默想).有人一定會驚訝,在這不斷改變的世界怎會有所謂的真理?其中一個真理是“痛苦是宇宙性的”.既然預設了無常,怎可能有東西是宇宙性的?而基督徒的世界觀對於世間有痛苦這事卻是合情理的.這是因為人犯罪得罪了神,而痛苦是其中一個結果.佛教不能解釋人類為何經常會有苦難.因此佛教借用了基督教的世界觀.

另一個聖諦是,如果我們要避免一切問題,我們需要默想.Butler 說透過默想我們可以“建立一個覺悟:一切事情其實都是非常簡單的“〔7〕這想法有很多問題.首先,它假設了一個形而上的狀態.即是,默想在過往曾經使我們解脫,它在今日及將來都是可行的.但如果佛教徒接受無常的概念是真的,他們如何可以相信將來會與以往類似?再者,說透過默想我們將會發現事情其實都非常簡單,這本身是矛盾的.如果所有東西是複雜而經常地改變著,Butler 先生,那怎麼會有東西是簡單的(即不是複雜的)?關於這些崇高的真理還有很多可以談,但我不打算再深入.只要運用無常的觀念在任何佛教徒的教導中,本身就可以破壞那教導.
最後,佛教徒涅磐的觀念教導事情的真相是非常簡單,而生活就是一個幻像.當我們到達涅磐,我們將會屬於非人格的空.所有事情不再有分別,所有都屬於那個一.〔8〕如果真的是這樣,佛教徒不能相信無常的概念.相信這概念就是將不變及無常作分別.這就看似佛教其中一個主要的法則本身就是一個幻像!但這法則卻是用來去達到他們其他法則的基本信念.所以,佛教最大的兩個教義(無常及涅磐)是彼此對立而兩者是不能協調的.因此佛教自我毀滅.

〔1〕The Teachings of Buddha, Pg 18.
〔2〕Ankerberg and Weldon Pg. 48.
〔3〕This intro is available at www.buddhanet.net
〔4〕Ibid. Pg. 1
〔5〕Living Buddha Living Christ, Pg 53
〔6〕Mike Butler, Intro to Buddhism. Pg 1
〔7〕Ibid, Pg 2.
〔8〕See Ankerberge and Weldon for quotes by many Buddhists about what Nirvana is like. Pg. 60-61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