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創世記看預設式護教學(十)

第十課
(其他宗教及哲學)

基督徒要對各種哲學的預設有所了解,然後才能作出批判:

文藝復興:16世紀;人本:人文主義;妥協:基督教人文主義;神本:宗教改革

啟蒙運動:17-18世紀;人本:理性主義,實驗主義,懷疑主義;妥協:自然神論;神本:清教徒,早期敬虔運動,愛德華茲

現代思想:19世紀;人本:康得,黑格爾,浪漫主義,唯物主義,歷史批判,存在主義;妥協:士萊馬赫,費爾巴哈,自由派神學,哈納克(A. Harnack),聖經批判,巴特(K. Barth);神本:第二次/第三次大覺醒,慕迪,學生宣教運動,戴德生

當代思想:20世紀;人本:虛無主義,存在主義(續),後現代;妥協:巴特/新正統,本土化,普世教協WCC,新福音派;神本:基要派

後現代:21世紀;人本:解構主義,東方宗教(新紀元),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 );妥協:新福音派,宗教對話,與心理學等的融合;神本:歸回聖經,歸正運動

另一方面,基督徒亦要認識各宗教的謬誤 (分門別類:一神的,如回教;多神的,如印度教,中國民間宗教;無神的,如原始佛教,儒家思想等) 。

中國文化中之宗教:

「天」之觀念:最早的先民,知道萬物都由一位主宰管理,但不知道他的稱號,尊稱為「天」。

儒家思想/宗教:研究或遵守孔子學說及教訓的人稱為儒家。(孔子本人並沒有宗教色彩)

道家思想:逃避文化,回歸自然–方外之士;漢朝後信鬼神、練丹術

民間思想:魂:陰間;魄:地上;歷史人物之神化;喪事與祭祖;交鬼

佛教:小乘(原始佛教,無神論),大乘(日後轉變成泛神論,普傳佛學。),禪宗(心即是佛,心外無佛;不拜偶像).因當時小乘佛教信徒認為自己修身十分困難,很難超脫輪回,很難判斷能否解脫出來做”大光明佛”。由於”佛”的定義是 “覺悟者”,人人都有覺悟之心,所以人人都可成佛,成為泛神主義。當人不能夠靠自力成佛,便轉向靠他力,而致拜佛。今天一般人民也將中國傳統民間信仰和佛教混淆了。

基本信仰系統(世界觀)

絕對的無神論﹕太初什麼都沒有。這種世界觀不能解釋任何現象。

無限卻無位格的源頭﹕唯物主義或無位格的理想(理想主義)。就倫理學講,源頭若是無位格,則人性沒有實際價值。就形而上學講,這種世界觀可以解釋宇宙的龐大,但不能解釋它的規律與複雜,可以解釋合一卻不能解釋變化。知識唯一的來源就是人的理性。結果人的有限使人得不到解答,從理性跳進非理性,從樂觀進入極其悲觀和絕望是悲觀與絕望。

有限卻有位格的源頭﹕多神論﹕太初有許多神。多神論中不可避免地有內在衝擊。它一面是無窮無位格的,一面又是有限有位格的。例希臘諸神背後有`命運'就形而上學講﹕有限的開端不能供給真正的意義 。

無限並有位格的源頭﹕一神論。
1.一位一體論。其中包括回教、猶太教、及稱基督教的異端,諸如摩門教與耶和華見證人。它可以解釋宇宙的龐大及現規律,人的意義與善惡問題卻不能解釋一元中之多元
2.三位一體論。這一類的世界觀只包括基督教、天主教。就是聖經所啟示的信仰系統。聖經所啟示的真理不是最好的解答,而是唯一的解答。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