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獨聖經 之六

第六課:(新約鳥瞰)

福音書及歷史書(太可路約徒)

馬太福音作者是馬太,他的特別讀者是猶太人,他寫到拿撒勒人耶穌就是舊約所應許的王,書中特別著重基督為彌賽亞的職權,基督完全應驗了舊約聖經中所預言要來的彌賽亞。馬可福音作者是稱呼馬可的約翰(馬可是羅馬名),馬可與彼得的關係很親密,他稱馬可為兒子(彼前5:13);或許這就是彼得的福音,為馬可筆之於書。本書是特為羅馬人而寫;馬可描述基督為神的僕人。路加福音作者為路加,他是一個醫生,是保羅親密的同工。路加並非門徒中之一,他從門徒們獲得有關主耶穌基督的一切事蹟。路加福音的內容是描述基督為人子;本書是特為寫給希臘人。約翰福音作者為雅各的弟兄約翰,亦為其他新約四卷書(約一二三書及啟示錄)的著者。著作本書的時,約翰大約已有九十五歲。本書包括序言、論神跡、各項講論預言、受死復活與升天,都包含在一項偉大聲明中:基督是神。使徒行傳作者是路加(即寫路加福音的),是初代教會歷史的記載,是聖靈的行傳。中心題旨仍然是“基督”,但現在是復活永存大能的基督,他鼓勵門徒“要往普天下去”傳揚神愛的美妙無比故事。

保羅書信(羅林加弗腓西帖提多門)

羅馬書作者使徒保羅,他也是新約其他十二封書信的著者。在教義方面來說,羅馬書乃是最偉大的一部書。在聖經中稱為“福音”的救贖真理的全部,都詳詳細細地記載在羅馬書裡。基督之死的必需,救贖與結果的完全敍述,都在本書中可以看到。本書的主要思想就是神的義。哥林多前後書:哥林多是一繁榮而道德最敗壞的城市。在保羅走了以後,教會中發生許多生活行為上的問題。這封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是論到有關基督徒生活的實際問題。加拉太書:保羅從前曾對這些人傳過福音,他們歡喜領受了神的道。後來他們受猶太教會教師影響,離棄了福音的真理,成律法主義者。保羅重申因信稱義的道理,本書主點是自由,與羅馬書有密切的關係。以弗所書是“監獄書信”之一,是保羅在羅馬坐監時所寫的。本書題目是“基督為教會元首”,保羅在此關心的是普世的真教會,或基督的身體。此處所論乃新約中最為深奧而崇高的真理。很少實踐性的教訓。腓立比書是“監獄書信”之一,亦是保羅所寫的一封“謝箋”,特向腓立比教會表達謝意。本書是保羅所寫一切書信當中最富有情感的一封書信。其中毫無指摘,滿了溫柔和愛心的表示。總題似乎是在諸般試煉中基督徒都要喜樂。歌羅西書是“監獄書信”之一。本書的大題旨就是基督乃是教會的元首,教會乃基督的身體。歌羅西書與以弗所書有密切關係。異教的禁欲主義,神秘主義,天使崇拜等混進了教會,保羅特別著重基督的位格來回答他們的一切問題。帖撒羅尼迦前後書論到基督再來,因為保羅在帖撒羅尼迦的工作時期很短,所以必要在真理上堅固此新生的教會。同時又勸勉他們過聖潔的生活,鼓勵他們雖在試煉逼迫之中也當剛強壯膽。提摩太前後書是保羅寫給他的親愛朋友,以弗所教會的牧者提摩太,指教他所應當作的工。提摩太前書是三封(還有提後與提多)“教牧書信”中之一。題目是教會中的秩序、組織與規程。後書是保羅寫給他信心子女們的最後一封書信。他不久就要退場了,他寫書鼓勵多人要步他的後塵,並發出他最後勝利的呐喊。提多書所討論的題目是“教牧的工作”,保羅吩咐提多在教會封立長老,並訓練被選職員。腓利門書是另一“監獄書信”:腓利門的奴僕阿尼西母偷了他的財物而逃到羅馬。於是保羅寫了此信給腓利門,求他饒恕阿尼西母,並托他將這信帶給腓利門。

其他書信及啟示文學(來雅彼約猶啟)

希伯來書作者不詳。有許多聖經學者相信保羅寫了此書,但仍有許多異議。由於福音的傳佈,許多信猶太教的改信了基督教。但新信主的基督徒,非常受逼迫,社會的人都與之絕交,因此有許多人失望,而且存觀望的態度想再回到猶太教去。為了應付此種情勢,聖靈藉著本書內的真理來鼓勵他們,堅固他們。我們的大祭司,就是這位主耶穌基督,現今在神的右邊要幫助你。你有效的武器就是“信心”。雅各書作者是耶穌的兄弟雅各,是新約中最早的一卷書;本書所著重的是“行為”與“聖潔生活”。或言,聖潔生活與善行是人信基督教的必然結果。這並不是說人得救不靠信心,乃是說真信心必定在信徒的生活中表顯出善行來。彼得前後書作者是使徒彼得。古代基督徒的信心受到各種逼迫的嚴重考驗,他們也是遭遇極度的貧困。彼得寫前信安慰他們。本書的特別主旨就是“得勝苦難”。本書的鑰字是“盼望”。如今他們在內部又受到異端背道的威脅,為了應付此種危機,彼得又寫了後書。目的是在警告與勸勉。約翰一二三書作者是主所愛的門徒約翰,這書信以及約翰其他作品都是在新約各卷以後三十年寫的。一書是寫給各處的基督徒,要叫他們知道自己有永生。二書是警告一位蒙揀選的太太和他的兒女,她們不知假師傅的危險,所以叫她們不可招待那些威脅基督教信仰的人。三書是寫給一個富人名叫該猶,勸勉他接待真正的福音使者。猶大書作者是猶大,雅各書作者的親弟兄。書中論到教會中有增無減的背道,我們要“為真道爭辯”。啟示錄作者是使徒約翰,被放逐於此拔摩海島上,為的是要領受神的啟示,提到將來的事。後來,約翰被釋放,又回到以弗所,住在那裏直到死時。沒有啟示錄,聖經就不算完全。

當時猶太地的宗教集團

大公會之組成:在新約時代,大公會由祭司、長老、文士組成,其中有法利賽人、撒都該人,由羅馬人任命大祭司為議會議長。此大公會除無權判處死刑以外,其勢力及權力之強大,廣涉到宗教、法律、政治、稅收、民事、刑事、司法等方面。

會堂:在異鄉淪落時,猶大人失去原由聖殿所帶來的信仰之維繫,他們便創建會堂,藉此研讀律法,教育宗教信仰,使信徒聚會、勸勉及敬拜,因此便成為當時之「聖經學院」。

法利賽教派:「法利賽人」開始於猶大人被西流古王朝統治時,他們強調原有之宗教文化,嚴守摩西律法,他們被稱為「敬虔者」。在新約時期,他們因自命不凡,結果淪為「假冒為善」,失去應有之態度及原有之宗旨。

撒都該人:當猶大人受西流古王朝統治時,國內親希臘之分子自稱為「前進派」或「自由派」,他們多為祭司階級和猶大貴族,貧民不可加入。對各種教義他們喜歡新派,崇理智,反對超自然主義,否認天使、鬼魂之存在,否認復活,無來生,只接受摩西五經是神的話語,並否認口傳律法。

文士黨:原是以色列之史官、書記、繕寫員及聖言的詮釋者。

奮銳黨:反對羅馬政府,不服其管理方法,他們是猶大教中的「狂熱派人士」,宣稱除神是王之外,別無他人是王。在信仰上,他們篤守摩西律法,熱切等待彌賽亞國度降臨。在主的十二門徒中,西門為奮銳黨徒(太十4)。

希律黨:猶大人中凡奉承希律王朝者稱為「希律黨徒」,是希律王朝之「御用黨」,當主耶穌傳「彌賽亞國度」時,他們便群起攻擊,聯合法利賽黨共同謀害主耶穌(可三6;太廿二16)。

稅吏:稅吏乃替羅馬政府徵收稅項的「公務人員」。羅馬政府把帝國內之土地劃分成不同的省分,每省交由「巡撫」統管。這些「巡撫」從本國或被管地中,聘請專門徵收稅務的人員,他們一方面替得勝國服務,一方面私自聚斂公款,故多為猶大人所憎恨。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