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信徒神學訓練(一) 之十二

第十二課:(聖經輔導(一))

世俗心理學及輔導

非基督徒的「心中堅持」或前題是「自主」。他們堅持自己是離開上帝獨立自主的。人是自己的律法(auto – 自己,nomos – 律。)

自從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以來,心理學的世界觀包括:自然主義或唯物主義(否認超自然的存在,包括靈魂與上帝),進化論(否認創造),邏輯實證主義(否認上帝啟示在知識和方法論上的權威),相對主義(否認絕對真理的存在)。

「新紀元運動」的哲學的前提,我們稱它為「一元論」。一元論相信:上帝就是我,我就是上帝;我就是宇宙,宇宙就是我;上帝就是宇宙,宇宙就是上帝。這是異教「心中的堅持」。

心理學是一種「偽科學」。心理學中不少的定義和解釋都非常主觀。輔導是「講話」,是帶有道德觀的講話。世俗的心理輔導基於世俗的理論,它是不合聖經的倫理。非聖經輔導的目標:心理平衡(弗洛伊德),「自尊」,「自我接納」,或含糊不清的所謂「心理健康」。

人是什麼?弗洛伊德說人是一大堆彼此衝突的欲望:生命之欲(性)和死亡之欲(謀殺)。弗氏極度反對、憎恨基督教。羅杰斯說:人的自我,就是過去經驗的總和;人沒有靈魂。行為主義:人就是動物。新紀元運動:人就是上帝。

很多心理學家和新紀元作者相信,人的思想有極大的能力:所謂「心想事成」。你所想的,就能發生;心靈可以控制物質世界,可以控制未來。任何人試圖(或教導人)使用自己的思想來控制物質世界的,都有奪去上帝權利的嫌疑。所以上帝禁止我們行邪術!(申18章。)

聖經輔導

聖經輔導的目標,不是使人感覺舒服 (如佛洛伊德Freud: equilibrium),也不是給人一個積極的自尊心 (positive self-esteem)。聖經輔導的目標是助人過有紀律的生活,遵行神的話,結出聖靈的果子,助人有清潔無虧的良心(提前1:5)。以人感受為中心 (client-centered) 的輔導至終是自私和懶惰的;必需向人挑戰不可憑感覺;生活的目標是順服神,建立自律,結果子。

范泰爾的批判:專家的權威不能凌駕在聖經以上。例如:輔導時候可否用聖經,在乎這樣作是否符合心理輔導的原則;這種想法,事實上已經將心理學的專業理論凌駕聖經以上。心理學只是人對上帝普遍啟示的回應。墮落的人,對上帝啟示的回應一定有錯誤,有所歪曲。

誰能輔導?聖靈是輔導者(賽11:1-2);基督徒都能勸戒,因有良善與知識(羅馬書15:14)。有些基督徒特別有輔導的恩賜(羅12:8);基督徒必需輔導,挽回在罪中的人(加6:2)。特別是長老們,牧師傳道們,需要作輔導。

聖經輔導學基本的預設:人是什麼?聖經的人觀是:(a)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被造的,有(一)真理的知識(知),(二)仁義(意),和(三)聖潔的心(情)。(b) 但人犯罪墮落了,知,意,情都歪曲了。(c) 重生的意義:(一)聖靈光照理智,認識真理;(二)聖靈克服意志,人降服在基督下,(三)感情跟著理智與意志,渴慕上帝,到十字架面前。人最基本的需要不是被肯定,被愛,而是敬拜(約4:24)。聖經要求人三樣事:(一)信靠,(二)悔改,(三)遵行上帝的話。解決人問題的方案,不外這三方面的立志與操練(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

清教徒成熟,我們這代信徒不成熟。為什麼我們不成熟?因為我們對神不認真。(巴刻,《活在聖靈中》)20世紀的最佳例子:鍾馬田,《靈性低潮》,輔導的基礎是神的話,聖經的真理。

靠聖靈的大能而盡力而為;聖經輔導的目標乃是成為聖潔,不是所謂「健康」。(西1: 27-29)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