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創世記看預設式護教學(四)

第四課
(認識其他的世界觀:無神論,不可知論)

非信徒的世界觀結構

自主性 (autonomy) : 人立自己(或人的整體)為最高立法者, 人的自主性與神的自主性為敵。
中立性 (neutrality) : 人無法重新造一個世界,他只能重新解釋這世界,使之歸為己有。
絕對化趨勢 : 人不是全知,所以他只能把他片面的認知絕對化,用他的理解當成普遍的真理,但人卻不能正確掌握真相,所以歷史中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另一個絕對化的說法取代前者。
自我合理化 : 人為了要能夠像神一樣,所以在他的思想順序上,常常事先決定他要什麼,然後再找一套理由來解釋,使他想得到的可以被合理化。人在犯錯的事上,特別凸顯合理化的傾向。
在理性與反理性之間的搖擺 : 人由於他的理性有限,但又不能放棄他已經建構出來的一套理論,他就會硬著頭皮接受那些他理性無法解釋的事物,把他們當成是理所當然。

無神論,不可知論

在西方最積極反對基督教的是自然主義無神論(Naturalistic Atheism)。然而,他們忽視人類對宇宙內外的考察都是有限的;上帝存在與否,對他來說,是完全不能肯定的。為避免這一問題,有些無神論者嘗試退到不可知論。但採取這種立場的人,同樣陷入困境。他們不能堅持“完全不肯定”這種觀點。

物質主義無神論的核心觀點就是只有“物質(material)”真正存在。這個觀點假設非物質的東西無法在只有物質的世界裏被證明,因而非物質的東西或者不存在,或者不可知。對於他們來說,構成人腦的分子也是偶然的結果,我們以為自己思想的,其實不過是因為大腦裏的原子和分子碰巧形成了那種組合。另一方面,邏輯法則並不漂浮在宇宙的什麼地方,假如知覺來自於無意識的原子的運動,那無神論需要解答這個問題,“怎麼可能從隨機達到智慧?

無神論者亦應該告訴我們,非人格化的宇宙怎麼會產生個性(personality)。從人不過是非人格的宇宙的自然結果開始,還可以引出這樣的想法,人類本質上並不比其他物種更有價值。什麼使人的生命比其他動物的生命更珍貴?人只是偶然出現的又一種野獸罷了。無神論還剝奪了生命的客觀意義。沒有監督沒有指導的隨機物質不具備主觀目的;在無神論的世界,生命是無目的的自然作用的結果而已。

創世記說只有人繼承了神的形象。人有身體也有靈魂,這些非物質的特點使得抽象的自由意志和自我意識成為可能。另一方面,人具備了理性思考和分析的能力,雖然是在一個有限的範圍內。基督徒認為邏輯反映了上帝自己的思考方式,而不是‘高於’上帝的法則,或者‘獨立存在於上帝和人之外’。

基督教亦解決了個性的問題,因為神是人格化的,從他那裏我們人類有了個性。亦只有基督教的神給了我們生命的目的。瞭解到上帝對人類有一個神聖的計畫,我們的存在、關係、感情、工作、甚至痛苦,就都成了有意義的體驗。我們的生命並不隨著身體的死亡而結束。死亡在聖經裏從來不是終結,而是一種生命的轉變。

聖經讓有限的人可以確信,即使我們並不知道一切,也能掌握關於無限的宇宙的知識。基督教神學認為只有上帝掌握全部知識。當人“知道”了一個事實,就發現了一小部分上帝所知道的。人的知識,特別是對自己的知識,從瞭解神開始。按照無神論的前提條件,人不可能理性的瞭解人類的特性、個性或經驗,但通過基督教,這些都有了堅實的形而上的基礎。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