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給霍金(與一位加州理工學院教授Mlodinow合著)的新書《偉大的設計》造勢(將於9月7日出版),以英國的《衛報》為首,這幾天媒體大量報導該書驚人的結論。霍金在新書裏闡明,單從“物理定律”就可以無中生有,造出宇宙,並不需要勞駕上帝。霍金並表明,他以前使用“上帝”這個詞並不代表承認他存在,不過是修飾性用語,以方便討論罷了。就連這個書名也都是為了吸引讀者,因為他跟本不同意宇宙設計的觀念。
我不是學物理的,更沒有讀過他的書,所以只能從側面來瞭解他立論的基礎。這樣“無本的生意”的確很震撼人,如果一個窮光蛋可以從一文不名變成巴菲特,豈不是天下奇聞?但是,“物理定律”就可以從無變成宇宙,不但是宇宙,而且是多宇宙!這真是神奇!真是“科學界”的天方夜譚。我估計,本書一出,一定洛陽紙貴。
美國當年製造原子彈的曼哈頓計畫主持人奧本海默教授曾經說,物理與詩歌越來越不可分了。如果這句話是對的話,那麼,從霍金的研究來看,物理和形上學也幾乎不可分了。現在的物理學(和天文物理)的確是越來越玄乎,它有黑洞、超級黑洞、黑物質、黑能量、弦論、M理論、多宇宙、交替的過去、交替的未來,11度空間,等等。似乎比科幻小說還要神奇。
霍金從事研究的最大目的就是希望發現一個整合性的理論,以統一廣義相對論(宏觀)和量子物理(微觀)。他相信,能夠統一這兩種理論的就是“M理論”。他從M理論推斷出,我們所在的宇宙(不止是星系)乃是億萬個宇宙中的一個罷了。我們所在這宇宙的大爆炸,他相信是M理論(量子引力)必然的結果。他並且認為,不同宇宙可以有不同的物理定律。
所謂M理論,它是根據弦論發展出來一個還不完全的理論。它是“全包性”(theory of everything)的,要解釋多宇宙中所有的現象。但是,它只是個假設,是一個數學模式,並沒有任何實驗上的結果可以驗證,或證偽。又因為它牽涉到11維度空間,所以能夠在經驗世界去證明或證偽的可能性極小。只不過是從這個模式出發,可以“解釋”得通今天我們所觀察到的物理現象罷了。嚴格來說,它還不是科學,只能說是種哲學,或是數學。
霍金最難讓人接受的,或許是“使無變有”的這個信念。如果大爆炸是“物理定律”的必然結果,是宇宙中一切物質、時間和空間的起點,那就沒有所謂“在此之前”的概念。我們如果反駁說,那麼“物理定律”又是誰創造的呢?他會告訴你說,這個問題毫無意義,因為大爆炸 “之先”的這個觀念不成立。也就是說,這些“物理定律”就是第一因,是“自有永有”的。去問“物理定律從哪里來?”與問“上帝從哪里來?”同樣無稽。“物理定律”就是上帝。它雖然沒有位格,但是它使無變有!玄乎吧?
你如果相信這個,霍金還告訴你,你應當相信“外星人”,因為他也相信。相信“外星人”比相信上帝要可靠,要更受到人尊重!
霍金心目中的“現實”(reality)完全是建築在理論上的(theory-dependent realism),並非建立在可驗證和可觀察的基礎上的。這個“現實”不過是一個假設,一個存在于學者頭腦裏和數學方程式上的理論。這個理論似乎可以用來解釋一切物理現象。同樣地,明天的學者可以發明一個21維度空間的W理論,把M理論包含其中,在那個W理論框架之下,又是一個更神奇的宇宙?或許一些在11維度中不能解決的結,可以在21維度空間裏很容易地解開?人類的想像力是沒有止境的。
所以,既然多宇宙只是一個假設,既然“使無變有”的物理定律只是一個數學模式,我們就不該如此狂妄,認為已經找到了一個全包的答案。其實,從亞當夏娃開始,人類就常常自認上帝。當年拿破崙問著名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拉普拉斯侯爵(Pierre-Simon marquis de Laplace):“在你的模式中,上帝在哪里?”拉普拉斯很自豪地說:“我不需要那個假設。”我想,拉普拉斯再聰明也沒有聽過大爆炸吧?他當時的豪語與今天霍金的豪語真是可以前後輝映。
霍金原本的上帝觀就是“縫隙中的上帝”。據說,在新書裏面,霍金說,因為1992年人類在太陽系外“發現一顆圍繞恒星運轉的行星”,他認為這個發現就推翻了牛頓有關宇宙不可能由混沌狀況中創造,必是出於造物主設計的觀點。這樣的論理方式讓我想起了廿世紀科學的哲學家湯瑪斯•庫恩(Thomas Kuhn)所講的一句名言:“一個科學家的世界觀不但會影響他研究的內容,也影響著他對研究成果的解釋。”也就是說,就是一流的科學家,他研究的結論也是深深受到他自己世界觀影響的,不論是有神論者還是無神論者。
霍金不是神學家,所發出的豪語明顯地超越了他的專業範圍。好像一個土撥鼠,從它的地洞裏伸出頭來,沒有看到推土機,就向鼠輩們宣告說:我已經研究過了,這世界並沒有什麼推土機的存在。顯然,這個土撥鼠可能是鑽洞的專家,但絕不是挖土的專家。我雖然佩服霍金科研的輝煌成就,也欽佩他克服身體障礙的毅力,但是,人的可貴在於知道自己的限度,以區區人類有限的智慧,竟然以為可以解決宇宙間所有的奧秘,把那位自隱的上帝踢出宇宙之外,未免太不自量力了吧?
“約伯回答耶和華說,我知道,你萬事都能做。你的旨意不能攔阻。誰用無知的言語,使你的旨意隱藏呢。我所說的,是我不明白的。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求你聽我,我要說話。我問你,求你指示我。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舊約聖經約伯記42:1-5)
前無神論大師,最近逝世的哲學家傅盧(Antony Flew)在英美知識界的名氣不小於霍金。他2004年拋棄無神論的宣告是件國際大事。在接受作家維克(Benjamin Wiker)訪問時,傅盧提到了促使他接受“自然神論”(deism)的兩個最重要的理由:
第一,他對物理宇宙中所展現的“整合複雜性”(integrated complexity)加深認識,使得他越來越同情愛因斯坦和其他著名科學家對宇宙背後有一位“智慧”(Intelligence)存在的洞見。第二,他自己對“生命”的“整合複雜性”的認知,認識其複雜性遠超過宇宙的物理性。所以,他認為生命的現象只能用一位“智慧源頭”(Intelligent Source)來解釋。
傅盧因為宇宙的複雜性而相信後面有一位“智慧”的設計者,霍金因為宇宙的複雜性而相信後面沒有任何智慧。他們不同的結論不是個智商的問題,也不是知識的問題,而是人生態度的問題。
霍金相信的是那個使無變有的M理論,認為它的“物理定律”是自有永有,可以解釋一切,可以代替上帝作宇宙的創造者和人類的保姆。我不知道這個理論可不可以叫世界和平,帶給人希望?愚拙的我,卻相信一位使無變有的上帝,並且相信他愛世人,能夠除去人的罪,能夠叫死人復活,孤獨的有家,饑餓的得飽足,絕望的重新獲得希望。
你認為哪種信心更為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