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課:(屬靈用語的反思,信仰難題討論)
現今很多教會裡,許多信仰詞彙的意義,正大規模被改變。這是非常可怕的現象。從什麼時候開始,『敬拜』『讚美』這種聖經裡原本意義豐富的定義,竟然被侷限在那種唱唱跳跳的節奏音樂?從什麼時候開始,『醫治』的經文大量被解讀為『在今世身體得醫治』?從什麼時候開始,『信心』的經文被定義成『只要信,不管合不合聖經,都一定有效』?從什麼時候開始,『聖靈充滿』被定義成『要有大哭、大笑、倒地這類現象才叫聖靈充滿』?這種轉換名詞的現象,越來越嚴重,被轉換的名詞也越來越多。很多信徒,甚至已經以為被轉換的新意思,才是正確的意思。『你們走遍洋海陸地,勾引一個人入教,既入了教,卻使他作地獄之子,比你們還加倍』(太23:15)當我們使用錯誤的名詞、使用錯誤的道來帶人信主,我們以為他信主了,但事實上不是,他根本沒信到那個『罪、十字架、救贖』的主,他只信到那個『成功、賺錢、病得醫治、神蹟奇事』的主。問題是,信那種主,得救嗎?
其實基督教的術語真的多到可以編一本書了(剛去查了,還真的有一本書叫做『基督教術語入門』)。基督徒常常用一些基督教「術語」,讓初入門的人摸不著頭腦,基督徒不說「溝通、聊天」,卻說「交通、分享」(別人還以為是在討論塞車問題咧)。基督徒不說「一起做工」,卻說「同工」(很多人還以為是『童工』呢!)。基督徒不說「他是好基督徒」,卻說「他很屬靈」(別人還以為是『屬零』呢!)基督徒不說「感覺很好」,卻說「很釋放」 (別人可能會追問『你釋放什麼??』)。基督徒常說「異象」、「負擔」、「看見」、、、、好像說越多術語的人,越「屬靈」。我常在想,要怎樣才能把基督教的「術語」用別的方式說,讓人家感到親切,不會不知道我在說什麼,不會因為我們的術語讓人很難入基督教的門。耶穌對會眾說的話是大眾用語,他也不用拉比那些神學術語(好像不這樣做,學問就不高深),這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屬靈用語?
1. 我感到神帶領我…..;神放了一些負擔在我心上….
說明:使用這句話的原因是想要說明我們做任何事情都應該為神而做,而不是憑我們自己想出來的東西。它給有疑問的話題蓋上了神批准的大印,因此不容任何人質疑或批評。
2. 只要你感到平安,你就去做吧。
說明: 這種語句通常被用在做決定的時候,在其中“平安” 是做決定的一種必要條件,基於一種假設,就是如果你做了一個正確的決定,神就會挪開任何的焦慮。聖經確實講到“神的平安”,但可能不是這裏的意思。使用這句話可能會導致你做出一些實在可怕的決定。
3. 神不會逼你信祂,祂會尊重你的決定。
說明: 聖經是相當一大本的記錄,記載著神得到或不得到人的許可而向人所做的事情。
4. 所有人都是上帝的兒子,國王不會讓王子貧窮疾病。
5. 你有沒有唱詩(搬椅,...)的恩賜?
6. 禱告搖動上帝的手.
7. 神已經完成了救恩,你什麼都不需要做,只要信就可以得到永生!
8. 當人在佈道會中決志那一刻他就已經重生得救。
9. 一個洗了禮的基督徒一定得救。
10. 聖經曾說:要愛人如己,所以人要先學懂愛自己,才懂得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