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H 的見證 (三) – 與母親告別

金秋十月,母親走完她在世間的旅程。

望著那安詳的容顏,難以想像,以後的日子我們將失去她的陪伴,悲傷,不舍,百感交集。然而,除去這些傷痛,也還有安心,有盼望,清楚地知道,母親是回到天父的身邊。最聖潔,最無私的天父,會伸出雙手給予母親最溫暖的家,沒有比這更令人安心的地方了。是最大的安慰。輕輕地與母親道別:再見,媽媽。

子女:惡夢?偶像?獎賞?(作者: 林慈信)

我們作父母親的,誰不日夜爲孩子愁煩與操勞?孩子還沒出生,我們就選好理想的校區,先住下來。寶貝一生下來,就開始注意他們的健康。剛開始牙牙學語,又要教他們­背唐詩三百首。上學了,得安排他們學鋼琴、上中文學校、打球、跳舞等,還要爭取他們將來進名校。

好不容易拉拔他們進大學了,作父母的突然不知要做什麽好,人生好像失去了目標。多年來,身邊那個滿身是勁,講話老是還嘴的青少年,忽然間消失了。在幾百、幾千里­外的大學校園,自己能做什麽?只好等孩子回來時,或我們去探望他們時,做一點好吃的東西,買一些衣服愁還是愁,日夜爲他們憂慮。

道金斯vs奎恩之辨 (英文原版)

Atheist author Richard Dawkins and Irish Independent columnist David Quinn debated the existence of God earlier this month on the The Tubridy Show. A reader of Amy Welborn’s Open Book opined that Quinn “absolutely embarrassed” Dawkins

Moderator [Ryan Tubridy]: This morning we are asking, “What’s wrong with religion?” It’s one of the questions raised in a new book called The God Delusion. And we’re going to talk to its author, a man who’s been dubbed the world’s most famous out-of-the-closet atheist, Richard Dawkins. Richard, good morning to you.
Dawkins: Good morning.

道金斯vs奎恩之辨

[證據何在?]

脫口秀一開始,主持人就直奔主題,要道金斯說說他的“錯覺”論。道金斯說“錯覺”就是被廣泛相信但是是謬誤的東西。相信有一個人格化的上帝真的存在就跟小孩子相信自己想像中的朋友或者童話中的仙女真的存在一樣是一種錯覺。

主持人:莫非所有信仰上帝的人都被錯覺蒙蔽?

聖經中的愛

愛是恆久忍耐, 又有恩慈
– 你能在多次, 甚至無數次的攻擊中, 仍能忍耐, 愛攻擊你的人嗎 ?
– 不但忍受, 而且你反能以溫柔, 良善的心去對待他們嗎 ?
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
– 你會因別人比你本事而產生嫉妒嗎 ? 你會因別人沒你那麼本事而得到比你更多而嫉妒嗎 ?
– 你會覺得自己已經不錯, 比很多人都好而驕傲自誇而看不見自己還有很多罪及弱點嗎 ?
– 你會常在人面前誇耀自己的長處及以往的成就嗎 ?

人心比萬物都詭詐

“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誰能識透呢。”(耶利米書17:9)  

我發覺在這十數年,這聖經真理在我們的社會中反映得特別快.
尤其在工作上,在辦公室裡更是到處可見.
人與人之間互相利用, 自我保護已經成為一種必要的手段.
表面上對你嘻嘻哈哈, 背後插你一刀的大有人在.
為什麼會這樣? 這是同 “人觀” 有關.
“人觀” 決定一個人如果對待自己及其他人.

苦難中的上帝

很多人相信上帝是因為希望生活平平安安,凡事順利.但如果信了以後不但不順利,反而越來越差,他就會埋怨神,懷疑神,甚至離開神.這種信仰絕對不是真的基督教信仰,而是以自我利益出發的假信仰,跟其他拜偶像的宗教沒有太大的分別.因為他們信仰的中心及目的不是上帝,而是他自己!

以耶穌僕人的心志學習神學 (原著:John M. Frame)

三十二年執教于神學院後,或許人們可以恕我直言,向神學生、尤其是爲那些剛剛踏入神學學習的同學,談談我累計多年長輩般的勸勉。當你開始人生中這一新的里程時,其中一些忠告或許會有助你(我是把你作爲青年神學家來談的)。

從許多方面來看,神學院給我們一個非常正面的經歷。你的思想將被激發到你從未想像的地步。我還沒有遇見任何一個神學畢業生,他神學院的學習沒有極大地影響其思想。你將結識一些極好的朋友,遇見一群你一生都會尋求他們輔導的人。你必經歷不少塑造你的敬拜、探討、團契和娛樂的時光。

從《上帝的語言》看人類的起源 (作者: 新民)

2006年新書《The Language of God》(上帝的語言)作者柯林斯(Francis S. Collins)是負責解讀人類基因藍圖計劃的主任,曾領導六個國家的兩千多科學家日以繼夜,數載解碼不息。新千禧年的第一個初夏,在白宮新聞發布會上,柯林斯與克林頓總統和一家私營生物解碼公司總裁溫特博士共同宣布,人類首次解開自己生命全書二十四卷藍圖共三十一億對信息單元序列。這是人類歷史上劃時代的科學大發現。六年後,這位基督徒的科學家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書,借用克林頓總統當日演講辭中意味深長的幾個字,恰如其分地給書取名爲“上帝的語言”。該書的副標題反映了寫作的目的:一個科學家呈獻信仰的證據(A Scientist Presents Evidence for Belief)。

DSH 的見證(二) – 全心依靠愛我們的主

“靠著愛我們的那一位,我們在這一切事上就得勝有餘”——羅8:37

幾個月前,母親病情得到控制,可以出院回家休養,我們都相當高興,滿心的感動,主在我們最軟弱,最痛苦的時候與我們同在,母親因他而得醫治,感謝主。一直支持我們的朋友亦鼓勵我寫見證,將榮耀歸于主..我亦很希望能够將主的恩典記下,于是欣然同意.

DSH 的見證(一) – 以馬內利

“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為凡祈求的就得著,尋找的就尋見,叩門的就給他開門。”(太7:7~8)

記得去年7月的那個中午,接到姐姐的電話:母親得了肺癌。一整個人呆住了,眼淚奪眶而出,主,為什麼讓我的母親遇上這種事情?

和父親結婚的十幾年,是母親最幸福的時光。儘管父親因為工作的關係,一年中有半年的時間是在外面出差,但是相當疼愛母親,他是那種每次出差回來都會帶禮物給妻子,帶書本給兒女的人。我未見過父母紅過臉吵架的,在生活遇到困難時,父親仍然樂觀向上,並且耐心開解母親,教會我們以樂觀的態度去面對人生。而這樣的父親,在我13歲時離開了我們。

一千個理由 (作者: 三超)

一千個理由 (作者: 三超)

如果你去問周圍的朋友信不信上帝,你會驚奇地發現,不信者的理由都是相似的(理性主義、唯物主義等等),而信者的理由却各不相同。每個基督徒信主的經歷都不一樣,其過程在非基督徒朋友眼裏似乎都有點離奇、不合邏輯、輕率。但對于一個有切身體驗的人來說,却是那麽真實可信。

當代歸正宗護教學-范泰爾 (張康平) – 附件

附件1-1:范泰爾的生平介紹

A.     童年時期(荷蘭)

1.      1895年5月3日,出生在荷蘭北邊Groningen郡的Grootegast村,8個兄弟姊妹中排行老六(小妹妹很小就過世了);

a. 此處住了許多講德語的荷蘭人(Fries),他們是一群思想獨立、具有奮鬥精神的族群,曾對抗過羅馬人、法蘭克與德意志的哥德人,1523年,在Orange的威廉帶領下宣佈獨立,在二次世界大戰中曾極力抵制希特勒的佔領。

當代歸正宗護教學-范泰爾 (張康平) – 第五講

第五講:對前提式護教方法的評估與批判

一、John Montgomery’s “Once Upon An Apriori” in Jerusalem and Athens (380-392)

  A. Montgomery的觀點

1.      Tlon的比喻:如果事實與內在的一致性不足以使人能夠分辨真實的世界與幻想的Tlon世界的話,那麼這兩的世界就實在無可區分了!那麼,我們如何可能顯出真實世界的真實性呢?范泰爾唯一的答案,就是:恩典、啟示、聖經、聖靈!

當代歸正宗護教學-范泰爾 (張康平) – 第四講

第四講:前提式護教的方法與應用

一、神學為護教學的根基

        1. 護教所維護的對象是聖經中的神;

        2. 聖經中的世界觀包含了以神為中心的形上學/本體論、知識論、與倫理學;

        3. 前提式護教強調當以神學及所蘊含的世界觀(哲學觀)為根基。

當代歸正宗護教學-范泰爾 (張康平) – 第三講

第三講:不信者的認知結構與護教學

一、理性的創造、墮落與救贖

A. 墮落前人的認知狀態

     1. 神以祂的全知及全能、按著祂的旨意、造了這個世界;

     2. 因著祂的旨意,被造界的每一部分都是有意義、有道理的;

     3. 這世界不但對神有意義,神也造了能夠認知這意義的人;

     4. 為了使人能夠扮演好先知、祭司、君王的角色,神賦予人能夠認知以致於治理的能力;

當代歸正宗護教學-范泰爾 (張康平) – 第一講

第一講:范泰爾思想簡介與護教學的本質

一、引言
    A. 請思考以下幾句話:
        1.「我很喜歡吃水果!」
        2.「那個講員很笨,因為他講話我都聽不懂!」(講員是NYU戲劇系的教授)
        3.「我很窮!」(但身上穿得很華麗、開很好的車子、正在高級餐館用餐)
        4.「我不在這裡!」
        5.「這世上沒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