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了燈看看——無神論者的幾個疑問 ( 文/葛城、劉同蘇)

一、信仰基督的基礎是什麽?

就是“爲什麽信”,以及“爲什麽信基督”。或者說,我想知道,在基督徒看來,“相信”和“信仰”之間的區別是什麽?

比方說,我相信有電流通過,燈泡就會發亮──這是基於我的書本學習和經驗積累。然而我幷不會去信仰電流的偉大,也不會去信仰燈泡的崇高啊┅┅

平信徒神學訓練(二)-保羅神學 之三

第三課:(認識保羅及其神學(二))

保羅的三次佈道旅行

(徒13-14)保羅第一次佈道旅程

這次旅程開始於上帝告訴敘利亞的安提阿教會要分派保羅和巴拿巴去做這項特殊的工作,他們穿過賽浦路斯島,進入小亞細亞,向東最遠到達特庇。約翰(John Mark) 離開保羅和巴拿巴,由別加返回耶路撒冷;保羅和巴拿巴到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和特庇。

保羅作為基督使徒瓣第一次旅程相對較短,並且不夠完滿。保羅在這次旅程中成功地建立了好些教會,包括了好幾所在加拉太地區的教會。

比希PK達爾文:整體論與還原論的對決 (作者:太空裸奔)

比希在《達爾文的黑匣子》中提出了一個觀念——不可約化的複雜性。也就是說生命在分子水準上是一個不可分解的複雜系統,只要抽掉一環,整體就會崩潰。而達爾文的進化論立足于漸變,進化其實就是累加微小變化的結果。
  
比希本人是正牌生物化學家,這個發現是完全的科學發現,他給達爾文出的難題在於:生命在某個範疇內,它必須一步到位,不是任何變化都是累積的結果。那麼這一步到位是怎麼產生的呢?這時自然選擇說就很無力了。

霍金的迷思 (作者: 臨風)

為了給霍金(與一位加州理工學院教授Mlodinow合著)的新書《偉大的設計》造勢(將於9月7日出版),以英國的《衛報》為首,這幾天媒體大量報導該書驚人的結論。霍金在新書裏闡明,單從“物理定律”就可以無中生有,造出宇宙,並不需要勞駕上帝。霍金並表明,他以前使用“上帝”這個詞並不代表承認他存在,不過是修飾性用語,以方便討論罷了。就連這個書名也都是為了吸引讀者,因為他跟本不同意宇宙設計的觀念。

平信徒神學訓練(二)-保羅神學 之二

第二課:(認識保羅及其神學(一))

從宗教改革的角度看保羅神學

宗教改革前的羅馬天主教會教導,人的得救需要有神的恩典和人的善行兩者並存。但當馬丁路德和加爾文等宗教改革家讀保羅書信的時候,他們跟隨奥古斯丁的解釋,認為稱義是一次過的經驗,是完全與人的行為沒有關係的。這信念被稱為sola fide,就是唯獨恩典的意思。

在宗教改革的傳統中,大多數新教徒相信救恩次序(ordo salutis)是保羅神學的最中心概念,尤其相信因信稱義是保羅神學的中心點。除相信因信稱義外,保羅還十分關注神的救恩歷史,而基督的死亡和復活是這歷史的最高峰。在神學上我們稱此教導為救恩歷史(historia salutis)。

平信徒神學訓練(二)-保羅神學 之一

第一課:(認識保羅及其書信)

認識保羅

對於保羅的成長我們知道的不多,然而我們卻很清楚的知道他是在兩種強大文化的影響之下成長的:猶太文化及希羅文化。

我們從他怎麼描述自己信主前的狀態,就能夠知道他是堅信猶太教的。(腓3:5;加1:14;徒22:3)保羅在成為基督徒之後,繼續遵守許多猶太習俗。(林前9:20)猶太人因為保羅信仰基督,而嚴厲地迫害他以後,保羅對其民族的認同感和忠誠仍然是那麼強烈。(羅9:2-5)

平信徒神學訓練(一) 之十四

第十四課:(聖經輔導(三))

世俗觀念

「心理病」:人們問題的來源有兩種﹕身體上的。因此,基督徒與教會的牧長必需與誠實的醫生合作。其他的就是靈性的(就是,行為上的)。靈性的因素有三類﹕(一)自己犯罪,(二)他人犯罪,傷害自己,(三)邪靈。輔導面對的問題,如憂鬱,絕對可能有身體上的因素。心理病觀念的問題在於﹕既是病,人就不需負責任。我們並不懷疑吃某一種藥會有某一種的效果 (包括 side effects)。千萬不要勸一個正在吃藥的人,停止吃藥。這不是我們的責任!很多時候,人的所謂「心理病」其實是罪,是逃避責任。

平信徒神學訓練(一) 之十三

第十三課:(聖經輔導(二))

聖經輔導的步驟

清教徒對良心的定義:良心是人的理智作出道德判斷。罪人良心的標準不合乎神的律法;因此,對得住良心還是對不住上帝;對不住良心也是神不喜悅的。因此,人需要重生,換心(結36:25-26)。基督徒必需操練良心。學習上帝的道。良心由上帝的道與聖靈來管教。

平信徒神學訓練(一) 之十二

第十二課:(聖經輔導(一))

世俗心理學及輔導

非基督徒的「心中堅持」或前題是「自主」。他們堅持自己是離開上帝獨立自主的。人是自己的律法(auto – 自己,nomos – 律。)

自從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以來,心理學的世界觀包括:自然主義或唯物主義(否認超自然的存在,包括靈魂與上帝),進化論(否認創造),邏輯實證主義(否認上帝啟示在知識和方法論上的權威),相對主義(否認絕對真理的存在)。

平信徒神學訓練(一) 之十一

第十一課:(依聖經作抉擇:選擇良善)

取得知識

在取得知識的時候,有兩個最主要的官能是值得我們探討的。第一,倚賴自己的經驗 。第二,運用我們的想像力。我們的身體是透過感官(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來與周遭的環境交流。當然,聖經有時也提醒我們自身感官的有限。(林後5:7;約壹1:1-3)

平信徒神學訓練(一) 之十

第十課:(依聖經作抉擇:立志為善)

動機

動機是我們行動的起因,從某個層面而言,動機等同於目標。從因果關係來看,動機是原因,而行動就是由動機導致的結果。動機乃是促成我們行動的內在傾向。內在傾向可以是我們的人格特質,意願,感覺,承諾等。例如:返學或是留到家中休息?

真正的福音事奉 (作者:司布真)

不管人邀請我講道時講什麼題目,我都認識到我不敢疏忽的一項責任,就是不斷回到十字架的教義,那因相信基督耶穌得稱為義的基要真理那裏。這個題目對人的生命來說是必不可少的。除了相信耶穌以外,人不能得救;所以我們一定要一次一次又一次回到這個偉大的中心點,盼望神向那些聽到傳講這一點的人祝福祂自己的話語。

平信徒神學訓練(一) 之九

第九課:(依聖經作抉擇:良善本質)

創造

當我們在倫理的範疇裡談到上帝的良善時,我們想到的是祂道德的純正和完美。終歸一點,凡是順應符合祂的性情的就是良善,而與祂的性情違逆的就是邪惡。(約壹1:5-7)

上帝創造人類為要反映出祂本身的美善。(創1:27-28)上帝把祂自身良善的屬性放在了我們受造的本質裡。既然上帝在創造人的時候祝福人,這就表示人在當時道德上是良善的。

人類最初受造的時候,的確能夠建造一個公義神聖,適合於讓上帝與人同住的國度。

平信徒神學訓練(一) 之八

第八課:(依聖經作抉擇:了解事實真相)

上帝

我們談到在所處的環境中,上帝的存在是最重要的事實,因為萬事萬物都是本於祂,他們的存在意義也是因著祂。上帝創造一切,也維繫一切,所以其他的萬事萬物才能得以存有。我們必須基於上帝存在的這個事實和祂的屬性,來解釋其他的每個事實狀況。

上帝屬性裏,三個我們所熟悉的方面:就是祂的權柄,這包括祂有權支配、裁決所有的受造物;祂的掌管 ,也就是祂有能力掌管所有的受造物;以及祂的同在,祂存在並顯現於被造的萬有。

平信徒神學訓練(一) 之七

第七課:(依聖經作抉擇:貫徹我們的目標)

有關天國(神的國度)

聖經從創世記到啟示錄都講到神是所有受造物的主宰,也教導我們歷史的至終目標就是藉著基督的掌權來表顯神的權能。所以,貫徹於整本聖經的根本主題,就是神的國度!(提前1:17)

因此當我們講到神的榮耀是倫理的至高目標時,其實也是在說神的國度是倫理行為要達成的至終目標。聖經多處提到神的國度乃是基督徒倫理生活的目標。(太5-7章)